男朋友 | 新鮮肌的美好初戀
解開「標籤效應」對你自信的束縛!別讓親友的笑語變成你心裡的壓力

解開「標籤效應」對你自信的束縛!別讓親友的笑語變成你心裡的壓力

Jan 24. 2022

根據統計,過年期間大家最害怕的前三名分別是【塞車】、【疫情】、【親戚】

特別是如果你的現況不符合大眾期望,例如求職不順利、感情不穩定或是收入不滿意,就更害怕返鄉遇到被許久未見的親戚追問近況。

如果是瀟灑派的,大可一句『老樣子』,然後轉身甩髮離開;淡定派的可能任何問題都一笑置之,專心吃飯;但如果你是”心貴派”,很容易把別人的話往心裡放,就要當心『標籤效應』對你後續造成廣大的影響囉!

在身上貼標籤

什麼是標籤效應?

標籤效應是社會學和心理學的一種理論。
指給別人貼上標籤後所產生的效應,包括強化自我認同等等,例如很多人常把成績好和模範生劃上等號;或是把黑皮膚的人和外籍移民劃上等號等都是這樣的例子。

乍聽起來和刻板印象很像,但差別在於被貼上指定標籤後,被標籤人的言行和心態會不自覺的被帶跑,在1972年時史丹佛大學的David Rosenhan教授做了一項實驗。

他找了學生、兒科醫生、精神病學家、畫家、家庭主婦和3位心理學家共8人,這8個人都到精神科求診,並說自己有嚴重的幻聽症狀,除此之外他們的言行舉止都非常正常,結果有7個人被醫生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後送進醫院。

即使這七人在進入醫院一段時間後,告知醫護人員他們其實沒有幻聽的症狀,但由於他們已經被貼上「精神病患者」的標籤,所以不論他們說什麼,都只會被判定為反常。

這就是「標籤效應」帶來的影響,試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狀況?

兩個不同結果

被貼標籤=壞事?

有些人看到這可能會想,被貼標籤哪會有好事?

那你可以聽聽看我弟的例子

小時候我總是代表父母參加弟弟妹妹的家長會,老師說過些什麼我都完全不記得了,只記得我弟小一的班導師說過「你要不要請爸爸媽媽帶弟弟去做智力測驗?因為他每次都考班上最後一名」,唯一一次沒有最後一名,是因為班上來了一個特教生XD

也因為老師這樣說,我弟覺得自己真的很笨,不喜歡上學,做什麼事都不是很用心,面對問題時也習慣讓別人做決定,反正他笨,反正都要被罵,那不如不花腦筋讓別人決定就好。

後來到小五換了班導師,我弟老樣子最後一名,但新班導師卻說「弟弟反應很快,要不要參加辯論社」,後來我弟參加辯論社後,成績雖然沒有進步,卻能靜下心在書桌前做辯論相關的功課、看課外讀物,等到畢業那年已經脫離最後一名,對上學不排斥,脾氣也不這麼暴躁(不會再跟姐姐打架了XD

難道是我弟突然開智了嗎?還是師資突飛猛進了?

都不是,單純是老師幫我弟覆蓋了新標籤,這就是貼好標籤的力量。

自信

如何利用標籤提升個人自信

中式的教育方是讓我們不僅習慣幫人貼標籤,也總是在被貼標籤,並透過標籤(別人的話語、行為、表情)來認知自己,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心智容易被動搖,如果家長/親戚/老師/同儕/老闆在這時給你貼上壞標籤,就會出現遭遇失敗後打擊自信,並在日後再失敗時認為是理所當然。

所以我們可以學著利用2個不同的暗示幫自己建立更堅定的自信,跳脫出別人給你的框架,讓你生活起來更快樂

A. 階段性暗示

這聽起來跟精神喊話有點像,差別在於

1. 設定短期目標
2. 說出口就要做

例如過年期間最怕被問到的工作和薪水,我有個朋友小戴在超商當店長,她很喜歡自己的工作,可是家人就是覺得在超商沒有發展,一直叫她辭職,進而連她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沒用才待在這,想到要上班就覺得很矛盾。

那時我們有朋友建議她給自己設定一個小目標,每天在工作上做一件有成就感的事並記錄下來,回到家後一定要告訴自己有多喜歡這份工作,而你的進步都會獲得相對應的收穫(升薪水/職位的調整)

當你發現自己的小目標能輕鬆達成後,別忘記設定下一個目標,這樣就會慢慢走到自己的最終目標啦!(這個理論也超適用念書和減肥的,減肥的朋友,少吃兩口也是走在瘦的路上!不要放棄呀~)

給自己鼓勵

B. 暗示自己把成就放大

當達成目標後記得給自己獎勵,放大成功的感受,只有經過自身努力獲得的成果,才不會被別人口中的批判所打擊,因為你知道自己正在往希望的方向前進。

這部分要提醒不能只看結果論,例如你努力工作了,卻是別人升職加薪就全盤否定自己的付出,你插的秧最終只有你能收成,即使不在這裡,你也會在其他地方收穫到豐盛的碩果。

男朋友在LINE和女友們聊天時,經常會遇到大家自我懷疑的狀況,特別是臉皮薄,很怕丟臉的人,遇到貼標籤的情形經常會受困其中,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,特別是在外貌這部份,但我明明看女友照片就覺得很好看,跟她聊天也很舒服,是討人喜歡的女孩呀!

其實每個人的自我價值都不該透過別人來加持,想要的分數我們靠自己打造,別人的讚美只用來加分,這樣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讓你生活得更舒服,更愛自己,也吸引愛你的人。